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来到电子产品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业导航 产品 求购 企业 动态 展会 招聘
分享到:

河西走廊粮仓打通旱作农业全程机械化,历经六年攻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富商网络(www.b2b123.org)整理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省土地总面积42.5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7.52万公顷(8062.8万亩)占12.6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45.66%;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314. 37万公顷(34715.53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4.34%(包括其他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内陆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
  从2011年开始,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开始研发旱作地膜玉米机播和机收,力求打通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经过连续6年的探索与实践,技术人员研究出了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及以增密种植、膜上精量机播、控释氮肥、生物降解膜、穗收或籽粒直收、秸秆还田等技术为核心的“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为全省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项技术机械化作业率整体较低,农民一直期盼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和配套设施的问世。
  这项技术实施后,将实现玉米的“机械收穗”和“机械收粒”,与以往人工收获相比降低了成本,目前这一技术正在成为全省旱作玉米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相关人员介绍,这一新技术将引领甘肃旱作玉米发展方向,预计3到5年之后,我省农民收获玉米将会像收获小麦的过程一样简单。
       近日,从甘肃省农科院获悉,经过6年多联合攻关与集成示范,以省农科院国家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为主的科研人员,在陇东旱塬成功研发出“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使旱作地膜玉米由稀植向密植、由分次施肥向一次施肥、由手工劳动向机械替代转变,实现了膜上*播、收穗和收粒、捡膜、秸秆还田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
       研发团队负责人、省农科院旱农所研究员樊廷录介绍,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包括筛选耐密宜机收品种、增密种植、化肥减施增效、膜上精量机播、穗收或籽粒直收、残膜捡拾与替代、秸秆还田7项关键技术。该团队于2013年、2015年先后在庆阳市镇原县上肖乡进行集成示范,主要推广亩增1000株密度、控释肥一次基施和机械采穗收割为主的增产节本增效技术,引领了旱作玉米机械收割的发展;2016年在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开展技术集成示范与验证,首次推进旱作地膜玉米籽粒直收和秸秆还田,产生了较大影响。

       近日,国内多名专家在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现场考察了27个耐密机收玉米新品种、增密增产、全生物降解地膜等应用效果,观摩了新品种机械粒收、全膜双垄沟覆膜播种一体机、残膜捡拾机等机具作业效果,对这一综合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少昆认为,这项综合技术的实施将引领旱作玉米向绿色增产节本增效发展,是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技术。


     为切实提高实施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三变”改革工作有力有序开展,10月26日上午,省委农工办在兰州举办培训会,对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多名农村工作干部进行专题培训。
  农村“三变”改革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为主要内容,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当前,甘肃省正处于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时期,开展此次专题培训,目的是帮助农村工作干部增强做好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乡村治理体系。
  据了解,这次专题培训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和我省关于农村“三变”改革指导意见为培训重点,省委农工办、省扶贫办等省直部门从农村“三变”改革相关政策措施、贫困户“农民变*”相关措施等方面对干部进行辅导培训。培训结束后,我省还将组织参加培训的部分干部前往贵州六盘水市交流学习。

分享到: